科研平台
本中心针对波黑、埃塞俄比亚中文教育基本情况、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师资派遣、教材研发等相关项目,开展多方面、多层次的研究,研究具有全面性、深入性、及时性等特征,研究主体和方式呈多元开放状态。 本中心现有研究人员30余名,从事波黑、埃塞俄比亚中文教育相关的调查研究、教学研究等工作,将发展成为集实践教学、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对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教研平台,推动中文国际教育研究跨学科方向的纵深发展。...
“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是基于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创立的中国本土化、视野国际化的教学模式。EPIP教学,被确立为鲁班工坊的教学模式及核心内涵,已在全球20多个国家的鲁班工坊中进行应用。 2023年3月,天津市教育委员会批准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成立“天津市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研究与推广中心”,致力于开展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研究、应用、推广,探索构建中国本土化、视野国际化的EPIP认证体系,助力内涵建设,...
主要研究领域:职业技术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职业教育心理学;职教教师教育;劳动教育;比较教育学;职业教育哲学特色与优势: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是天津市唯一的职业教育重点研究基地,所属学科为教育学一级学科,为天津市重点学科,致力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
天津市职业教育“工匠之师”研究中心是由天津市教育委员会批准在我校设立的省部级科研平台。研究中心聚焦《教育部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产教城融合打造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标杆的意见》和《天津市教育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的建设要求,全面支撑《意见》所涉及的建设任务,基于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工匠之师”的重大要求,开展具有天津特点、中国特色的职教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将研究中心打造成为服务创新标杆建设的新利器、...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职教教师研究分中心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设立的专门研究职教教师研究机构,是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在全国设立的10余个分中心之一,也是唯一的一个面向职教领域的分中心。分中心在总中心研究总体规划要求的指导下展开科学研究工作。围绕国家职教教师发展的现实重大需求,确定分中心总体研究规划。...
微纳制造是智能科技、生命科技、低碳科技等产业技术发展的关键和前沿技术,具有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为提升天津市微纳制造技术水平,培养高端国际职教师资,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2024年我校与波黑巴尼亚卢卡大学联合成立微纳制造研究中心,实验室在建设和运行中,瞄准制造技术前沿和国、天津市重大需求,致力于创新研究、工程应用、开放共享、平台支撑,主要聚焦精密与微纳制造技术、工业母机与关键功能部件、增材与激光制造、...
以王铁钢教授为学术带头人于2024年获批先进刀具涂层概念验证平台,主要为新型刀具涂层技术转移提供原型制造,可行性评价、切削性能测试、市场竞争分析、二次开发、中试熟化等验证服务,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实现高端涂层刀具的国产化,加快促进天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平台为集研发、测试与验证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人员结构合理,以青年科研骨干为主体、老中青相结合,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和丰富的研究经验。现有天津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
天津市高性能制造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于2008年1月成立。实验室定位于国家和天津市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能源、高端装备等领域高性能零件精密加工制造方面的重大战略需求及先进制造技术的国际前沿,着力开展高性能零件高质高精加工工艺、机理和装备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努力打造高层次科研团队,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增强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和社会服务的实力,力争将实验室打造为国内一流的科研平台,服务天津市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定位,...
汽车模具智能制造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以下简称工程实验室)于2016年10月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建设, 是以天津市高速切削与精密加工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模具数字化制造技术工程中心、天津市汽车模具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汽车轻量化注塑模具企业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为基础,联合天津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天锻压力机有限公司、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和天津银宝山新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打造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研创新平台。...
天津市高端智能数控机床工程研究中心 简介 2022年1月,我校“天津市高端智能数控机床工程研究中心”(后简称工程研究中心)获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2023年入选工信部“高精度数控螺旋锥齿轮加工检测成套技术‘一条龙’应用示范推进机构”成员单位、天津市创新联合体成员单位,获批天津市高端智能数控机床研究生工作站。近两年荣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1项。 工程研究中心面向天津市“1+3+4”...